Photo by Juan Cruz Mountford on Unsplash
5年計畫原來不嫌早
雖然說,在孩子還不到1歲的現在,就在思考這問題,或許略嫌太早?但其實我是覺得,提早思考也無妨啊!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當媽媽,是未來至少50年的事,而不是就這麼1-2年的事情。現在就談50年計畫,我是根本直接當機、腦袋空白無法運作的(笑)。但的確發現,現在所做的決定,對未來1年、2年的影響是肯定。而且如果心中有個5年計畫、甚至10年計畫,從現在開始好好規劃,應該都是好的。
至於為什麼會開始想這件事呢?就得從跟身邊有學齡孩子的媽媽朋友交流開始說起。當聽到過去是事業為重的媽媽,選擇卸下過去工作上的那些重要身分,轉變成專心、用心陪伴、培育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。而她所付出的時間精力,遠比我想的還多。讓原本天真以為孩子兩歲後送托兒所,就再次恢復產前自由自在生活,好傻好天真的我,受到衝擊震撼!(雖然說,到底誰會跟我一樣這麼天真天兵啊….🤦♀️)
帶著滿滿衝擊、心慌慌的我,趕緊找來隊友老公好好討論,看看他有什麼想法。然後發現,其實我們還真的沒有認真想過、討論過呢!只想著~希望寶寶長大後會知道「自己的人生/工作,是自己可以創造的」,所以我們努力以身作則的,活出我們希望孩子學會/成為的樣子(充分反映這對爸媽的個性,新手爸媽就是這樣天真充滿幻想的,笑)。就這樣懵懵懂懂的,慢慢走在學習成為爸媽的道路上。
- 延伸閱讀:當媽已經夠累,還要維持社會連結?(因為想要以身作則,所以媽媽我才沒能耍廢啊)
聽心的聲音,卻意料之外的滿滿收穫
但其實也沒關係啦(攤手🤷♀️),那現在開始想,就好了呀(笑)!於是受到衝擊,但心中沒有個答案的我,決定來找人聊聊以解心中疑惑⋯特別的是,想來思去,心中蹦出的第一個人選,居然是個沒生小孩,甚至還不肯定自己想不想要小孩的朋友。我滿心懷疑自己哪根筋不對?但還是決定順著心底聲音去聊聊吧!
結果,意料之外的獲得收穫滿滿的解答。
我們是從高中開始的朋友,卻從來沒有聊過這個話題。她的爸媽很一般,爸爸做的是朝九晚五的規律工作,媽媽過去原本是會計,但為了想更好、更彈性地照顧她和弟弟,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,選擇轉職成為補習班老師。孩子和爸媽的感情算是不錯,最重要的是,當生活遇到困難或困惑時,爸媽是他們安心願意討論困擾的人。
他們家的相處原則很簡單,晚餐一起吃,一起聊天。吃完晚餐後在客廳,爸媽看電視、她和弟弟玩。放學後的課餘時間,爸媽會讓他們在外頭玩、接觸不同的事物,沒有太多限制。
對於孩子犯的小錯不是太在意,但如果是大錯,肯定會讓孩子知道。如果遇到大錯,當晚睡前,爸媽就會進房去好好的跟孩子講講一番。所以孩子就會知道,睡前爸媽跑來跟你好好聊聊一番,就知道自己肯定做了什麼錯事。
並且,這對爸媽很懂自己的兩個孩子個性、個別該怎麼處理他們(笑)。
例如姊姊的個性激不得,做得不好時,爸爸就會用開玩笑的語氣說:「這麼簡單的事還做成這樣」,姊姊就會氣得牙癢癢的,就是要改進不給笑。但對弟弟不會一樣,又是另一套作法。
這場對話聊下來,我突然想起高中畢業那年的事。從明星高中畢業的我們,其實應屆指考的成績都不是太理想。當時我選擇亂填科系,而她選擇重考。還記得當時她告訴我們,她爸媽說:這可能是她目前為止的人生,遇過的最大挫折。可以好好面對,重考一次也是好的。
10幾年後的現在,回想起來,覺得這對爸媽真的好睿智。也才發現她的成長過程、爸媽的教養方式,給現階段的我,一個很棒的啟發。也才發現,原來,或許我的心告訴我,希望孩子像她一樣成為一個有自信、情緒穩定、知道自己所要、生活踏實的一個人。
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其實很不一樣。我的爸媽或許沒有那麼多的思考,也或許忙著養家、養三個小孩,而其實沒怎麼管我。但我也長成一個很獨立、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大人。不管是我的朋友、還是我自己,我們都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樣貌。也都是很好的結果。沒有誰比較好。
爸媽的樣子沒有定論
當爸媽很有趣啊,有各種樣貌、有各種作法,最終我們都會找到一種自己想成為的樣子,而孩子也會找到自己的方式長大。這過程很複雜,而我們也是持續探索學習中。就抱著一個自己想成為的爸媽樣子,邊修正邊往前走吧:)
- 延伸閱讀1:如果你也對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有些好奇、興趣,分享一個我覺得不錯的對談:行行出老母 – 親職溝通作家的故事,羅怡君
- 延伸資訊2:當媽最需要雙手自由的方式了,上面這場對談,在這裡聽podcast吧 👉 ⑥⑤號老母:親職溝通老母,羅怡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