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溝通技巧】開始溝通前,先確認背景共識

2022.9 月.8 | 生涯職涯生存術

daiwawa_context

雙方無法達成共識,不一定是衝突,很可能只是不理解。所以先找到訊息背後沒說出口的假設、建立背景共識,才做溝通!

超常見溝通誤區

延伸上次的同溫層話題,我的學員和我分享,她很認同找到同溫層的重要性,並且和朋友分享,而朋友卻覺得「應該是靠自己比較重要」。所以這個討論變得有點雞同鴨講,讓她覺得很困惑,為什麼會這樣?

是啊,其實這是很常見的溝通誤區呢!工作開會、家人溝通,超級常出現一樣的問題。然後可能是放棄溝通、吵起來、或搞得很困惑。

脈絡(context)/情境/假設不同,影響超大

上面情況,其實就是因為如果彼此對話的 脈絡(context)/情境/假設 不同。
不只是溝通效果會大打折扣,還可能造成誤會、負面結果。

就例如:兩個人在討論出國旅遊。一個說出國旅遊超好玩,一個說出國旅遊超級累,再也不要去了。
誰對?誰錯?
通常我的經驗是,各自在各自的脈絡下,應該都對。
所以要先確認各自在談的脈絡/情境是什麼

假如一個人說的是「25歲去日本5天自助行」的經驗,一個人說的是「45歲帶2個小孩去歐洲跟團2週」的經驗。
兩個人談話的背景情況完全不同、比較基準也不同。
爭執對錯,沒有意義,因為各自都對。

把各自的脈絡先梳理清楚

回到開頭的情境。所以其實朋友談的情境脈絡是「從自身做起」的情況下,可以試著接受不同人會有不同看法,不需要去多談、捍衛自己的想法。只要自己知道就好。

而學員想談的是「從外部增加認同感」的方式,所以可以從外部來找到可以支持自己的同溫層。

所以想法都對,只是著重角度、出發點不同而已。而且也並不衝突啊。

因為通常強調「內求」特質的人,他的價值觀及過往經歷帶給他的是:強調自己堅強起來比較重要。如果有天他遇到人生低潮,體會過原來存在只靠自己真的沒辦法抵抗的時候,可能就是他開始改觀的起點。他可能就會開始懂為什麼有人會需要「外求」的協助。

而現況比較重視「外求」的人,通常是過往經驗裡發現,只靠自己效果沒那麼好,所以會對於「外求」的方式比較有共鳴。而如果哪天遇到真的外求無援的時候,他可能也會體會到:原來靠自己還是很重要的,然後就會對「內求」作法開始重視。

人其實都是在這樣來來回回的體悟中,找到適合自己的處事方式的。
所以不太會是極端值,都是重視比例上的差異。只是人在比較年輕的時候(或一輩子都在同樣工作環境的人)因為遇過的事情多元性不夠,就沒有機會體會到,為什麼另一種不同方法會是重要的。
所以他並不知道,原來有不同脈絡情境的存在,自然就不知道為什麼需要不同解法的價值。

所以其實兩個方式都可以的。可以擇一,也可以有不同比例的搭配。
有些人外求比例高於內求,有些人內求比例高於外求,都可以,只要對自己來說是好的平衡狀況,就可以了:)
而且通常是可以相輔相成的。

如何提升對不同脈絡的敏感度

如果妳想擴大自己的脈絡資料庫,讓自己的溝通能力更上一層樓。我會很建議從生活/工作中,有意識的練習開始。

其實跟生涯/職涯有關的學習,我的基本方程式就是:
「(1) 大量接觸」+「(2) 廣泛接觸」-> 「(3) 分析討論」-> 「(4) 歸檔」。

用上面的例子來做範例:

  1. 「討論同溫層的話題卻溝通不順」,就是所謂的「累積案例」,也就是(1)、(2)步驟發生的事。案例的累積可以是自身遇到的,也可以是別人的案例,就能提高、擴大涵蓋面向。
  2. 當遇到時,先思考是不是脈絡共識出問題?如果是,會是哪些可能的脈絡?這就是 (3)「分析討論」。這個步驟可以自己思考、也可以找別人討論。
  3. 最後,歸納出是因為「內求」與「外求」的生命經驗不同,而導致的脈絡不同。這就是「(4) 歸檔」步驟。

做完上述流程,妳就將一個案例拆解分析後,歸檔進自己的「脈絡資料庫」,也因此更擴大了為了可以提取的經驗數量。

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歸納法。
而從閱讀這篇文章「知道」這樣的概念,到「熟悉內化」這套自我成長方式,成為自己的能力。除了靠自己一步步摸索,另一個方式就是找教練陪跑,槓桿教練的經驗,可以快速準確提升。

教練課的期間,教練在旁邊陪同前進,一方面可以成為一個強力的同溫層,帶進外來的鼓勵。而學員在這個過程中,從外來的經驗(教練)學習到了未來遇到類似問題時,如何處理的方式,這就是內化的過程。所以其實經歷的,是從外求走到內化,逐步建立未來可以依靠自己的內求能力:)


如果妳想知道,我的教練課可以如何幫助妳達成想要的生涯目標,歡迎預約免費諮詢,了解我可以怎麼協助妳:)

免費諮詢預約連結:https://calendly.com/daiwawa/consultation

daiwaw_author_yiling

帶娃女子YiLing

2021年成為了新手媽媽,想成為能陪伴孩子長大的媽媽、也不想放棄人生其他可能性的女子。數位工作者(數位轉型、AI專案經理)、多元項目合作者、女子生涯教練、包租婆(熟悉法拍屋、中古屋),持續打造人生的每個面向拼圖,並且努力將他們組起! 經營的,不是職業、不是事業,是人生,然後用自己的人生,活出孩子可以看得到的範例。現在正持續寫下這條探索路上的故事、想法,所以有了帶娃女子 Daiwawa.me 這個網站。

妳可能也想看…

擁有小孩是一種夢想?

擁有小孩是一種夢想?

我覺得對目前的台灣女生來說,生小孩我會歸類在屬於「夢想」的生涯決定。

夢想是什麼?就是,每個人都不一樣的。

就像有人的夢想是環遊世界、有人的夢想不會是環遊世界。

端看妳自己是否想做這件事。

當然,這有前提。

馬尼拉遛孩景點懶人包

馬尼拉遛孩景點懶人包

媽媽我很快發現,我最需要的不是必吃必買的選項,而是各種遛孩放電方式。
所以這趟除了城市印象更新、和老朋友們聚會更新近況外,
對於這個如何在這個城市遛孩,我很有心得

Share Th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