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表看起來開朗親和的Summer,是個性堅強、不能輸的女子。在異國的她,孩子出生後沒有幫手、家人不在身邊、老公工作時數長、也沒有媽媽朋友。一切只能靠自己,累到身體變差、情緒不佳,跟老公感情變差,一度憂鬱到想把兒子丟給老公,自己搬回台灣。
生孩子前工作能力優秀的她並不想放棄事業,想要有自己的收入、也一直都和老公共同分擔家庭經濟壓力。雖然在孩子出生後努力堅持工作,但蠟燭多頭燒無法兼顧的情況下,不得不以照顧孩子為重,暫時停止工作。終於在可愛混血兒子快4歲的這時,Summer積極準備轉職並準備好回到職場了,今天,來聽她的故事吧!
生小孩是意外
在美國求學、認識了老公後,便結婚留在美國生活工作的Summer。和老公其實沒有特別的生子計畫,因為當時自己還想在工作上大展身手,身邊朋友也沒什麼人當父母,都在專心拼事業。而正當她開始思考自己生育年齡屆高齡、老公還不覺得有想要小孩,兩人正展開討論還沒有定論時,卻意外懷孕了。當時因為真的還沒準備好,也曾認真思考過是否拿掉。雖然後來決定留下,但孩子的到來,當時卻沒有立即得到婆婆的祝福。因為在婆婆眼中,覺得兩人的經濟狀況還不夠穩定、心智也不夠到她認可的成熟。加上婆婆當時也還沒有幫忙帶孫的想法。
孤單的新手媽媽時期
原本預定台灣的娘家媽媽會飛到美國幫Summer坐月子,卻因為孩子提早到來,而來不及銜接。老公工作忙碌也不能在醫院陪伴生產後的Summer。產後躺在床上,護士把孩子推進來後一副「接下來就靠妳自己了」模樣,讓剛生完連母奶都還沒有、不知道怎麼照顧孩子的Summer當下真的很孤單無助。第一年的育兒生活老公也幫不上太多忙,加上孩子不好養(容易吐奶、沒有在好好長胖、常生病…等等),長輩又有許多的建議指教各種聲音,都讓原本在工作上充滿自信的Summer,卻在全職育兒路上一點成就感都沒有、很不開心、低落。而且遇上美國疫情最嚴重的期間,根本沒辦法出去社交、交媽媽朋友(有了小孩之後非常需要的新朋友),一開始路上真的很孤單。
決定改變救回自己
在加州,托嬰中心 (Daycare)一個月的費用大約台幣7萬,是非常大的負擔,也是為什麼許多美國媽媽選擇在家自己帶孩子。許多更是帶到5歲上 Kindergarten(美國的義務教育是從 Kindergarten =大班開始)後再返回職場。只是5年的職場空缺,讓媽媽們回到職場前大多必須再次進修、跟上產業腳步。而Summer在孩子三個月大時,就開始努力找了很多托嬰中心、面試了很多專業保母、嘗試了朋友介紹可信任的人、嘗試了Nanny Share……各種方式,就為了找到符合自己期待,可以安心托付的人。並不容易,但找到了。雖然因為各種因素(疫情、保姆的職業規劃、搬家需要在新的生活圈重新找…)而時不時的都得再重新安置孩子。但Summer在過程中努力進修學習、面試找工作,也得到很棒的面試機會。雖然因為理想職位競爭激烈,奮戰走到最後一關後,可惜沒有得到,但知道自己還是很有工作能力,就已經讓Summer拿回許多自信、開心、肯定。
- 小補充:在舊金山,要計畫懷孕前或是懷孕時,就開始找托嬰。因為好的托嬰要等上一到兩年。Summer後來回想,在孩子三個月大才開始找真的太晚了。
轉職可遠端、女性友善的工作
Summer從設計學習畢業後,先進入設計顧問公司(其間幫Google、Ford、Apple之類的矽谷公司發展新設計),後來又開始自己接各種大大小小案子。從玩具、傢俱、設計網站和做產品模型都有經驗。而這些工作都是做實體的產品,產業特性上工時長,而且都需要使用機器輔助設計,所以工作地點還是很需要到公司上班。
雖然現在的Summer對傢俱設計依舊熱情,但有了孩子後,她發現更需要可以彈性地點工作的自由,而不是把時間花在通勤、塞在車陣中。也因此轉職幾乎可以純數位工作的互動設計師。
另一方面,設計經驗豐富的她,其實不乏工作機會。但因為經歷過疫情,體悟過生命無常。現在重返職場,她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。不隨便委屈自己,耐心尋找適合自己未來生活模式的工作與公司環境。
如果再一次,會做的不同的10件事
對Summer來說,和孩子的相處時光很珍貴、很珍惜,如果再來一次,她分享了10個會做的不一樣的事:
- 別人的評論不論是好心或無意,都不要讓自己被影響。把可以學習的好建議留下來,沒幫助的不要留在心裡:曾經有個很久沒見面的媽媽朋友,在一次聚會中跟Summer說:「妳有沒有帶你兒子去看醫生?他可能有 ADHD(好動)的問題。」這位媽媽雖然自己有兩個女兒,但也只跟Summer孩子相處幾個小時,並不是專業人士。而她或許是出自好意,但對身為媽媽但Summer來說還是會有不好的感受。因為誰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有問題、造成別人困擾。但曾經她的情緒狀態的確會因為這些言語而變差。後來體悟只要自己開心,孩子就開心,所以開始學著不要受影響,而要把和小孩在一起的時光變成珍貴的回憶紀念。
- 找到同溫層的朋友:生養過孩子的媽媽朋友,才能懂媽媽路上的處境和感受。育兒之路很孤單,挫折很多,很需要有人可以同理、可以抒發,互相打氣,互相陪伴。
- 做好情緒管理:我們常常聽到「父母親是小朋友最好、跟最壞的榜樣」,好情緒來的時候,適度的表達愛意和鼓勵;壞情緒來的時候,學會控制情緒。
- 不要冷落老公、不要把老公擺到後順位:老公才是要走一輩子的人,有了孩子,和老公的感情還是最重要的。所以,跟老公獨處和約會的時間,非常重要!再強調一次,非常重要!
- 做重要的事就好,不重要的事就放手吧:不要逼死自己要像以前一樣事事完美。例如,沒辦法常打掃,就算了吧;東西沒有收好,算了吧。只要基本的衛生有顧好就好,不需要追求高標準。只要孩子健康快樂長大,其餘那些都不是真正重要的事,但卻會讓媽媽壓力很大,連帶對孩子也不好。
- 不用急,每個孩子的速度不同,等他準備好:因為Summer自己是不能輸的個性,所以也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輸!但其實孩子真的有自己的步調,硬要強迫他去達成反而造成壓力,關係緊張。例如,戒尿布時,Summer怎麼試都無法成功,結果反倒是孩子的奶奶,沒有給壓力,也沒有一直要求,用著順其自然的心態,小孩子就輕鬆戒掉了。所以其實只要等孩子心理準備好,自然就會了。
- 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,更開放的去嘗試,培養多嘗試和發想的可能,不要輕易放棄:例如,以前孩子不玩黏土,她就以為孩子不想玩,那就算了。但後來才發現原來給孩子小工具,他就玩了。孩子的想法、角度和大人並不一樣,可以多嘗試幾種方式,可能就會找到適合的方式,而不會就算了。
- 善用幫手:不用什麼都一定要自己來,把孩子交給可以安心托付、了解自家的育兒理念、可以開放溝通的人,讓自己可以喘息。
- 要有toolkit(工具包):多觀察和認識自己的小孩,找到孩子可以自己玩很久的東西,媽媽就可以休息。例如,隔離期間,Summer才發現自己孩子可以剪紙剪很久,這是以前都不知道的事。以為孩子就是一直需要人陪玩,但其實可以試試看找到讓孩子自己玩很久的事情的。
- 放手讓孩子嘗試更多:很多事情其實可以交給孩子自己做。例如:出門的穿衣穿鞋。經常趕著出門時就會急急忙忙幫孩子穿上,但其實可以提早半小時,把衣服、鞋子交給孩子。給他半小時自己做到,也是很好的方式。
《帶娃女子的一點小見解》
其實我覺得,媽媽心中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,就要去追求。孩子也許拖慢了點我們前進的速度,但是我們不要因此就停住了、停擺了。就像Summer這樣、或美國的全職媽媽一樣,如果心理的準備是「自己是暫離職場而已」,階段性任務減緩後,就再次進修,回到職場。是種很棒的狀態呢!外界的困難與挑戰是一定有的,但心理的卻步不前,自己阻擋自己才是最大阻礙。當了媽媽,為了孩子都可以非常堅強,希望也不要忘記「為了自己」也要堅強的那股力量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