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長工時」而影響育兒、照顧家人需求,怎麼辦?

2022.10 月.6 | 生涯與職涯

Photo by Ephraim Mayrena on Unsplash  

因為工作而影響照顧家庭需求,是很常見的議題,但深入細節討論時,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,所以可以調整的條件也都不同。但這篇文章,我先就其中的一個變數:「工時長」來討論。

一個諮詢常見問題是:因為工時很長,未來如果繼續工作,會很難照顧到育兒、年邁家人的需求。
這很常見,但深入細節討論時,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,所以可以調整的條件也都不同。
但這篇文章,我先就其中的一個變數:「工時長」來討論。

長工時的定義?

我不會用勞基法規定的工時來定義長短,因為對每個人而言,「工時長」的定義並不同。
例如,為自己工作的創業家們、非常熱愛工作的人,其實一週4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,很多時候太短了,他們好希望再更長、能再做更多的事。
而對非常討厭手上這份工作的人而言,一週20小時,可能都還過長,因為太痛苦了,度日如年。

所以「到底多長算工時長?」,我覺得要問自己對現在工作的感受來判斷。

但我的判斷標準會是:當「長工時導致自己身體心理狀態失衡」,那就不是好狀態。可能因為不喜歡工作內容而度日如年,也可能是因為家庭工作兩頭燒的情況…或其他情況。其實全職媽媽的工作就是育兒,育兒時間太長讓自己很痛苦,也是一種長工時。

長工時工作卻是不負責任?

其實往往勉強自己長期處在這樣情況、最快burn out(過勞)的員工,其實都是很負責任的人。
但,在我的角度裡,這是對「短期」結果負責任,卻對「長期」結果不負責任,怎麼說?

正常情況,公司員工的穩定度好,對一家公司的經營、發展,是有好處的。
因為找人、訓練人的成本很高,而資深的優良工作者,因為熟悉產業、有信任、有默契,工作起來的效率會是新人的好幾倍。所以除非員工真的帶來負面影響,不然在薪資水準公司可負擔的情況下,通常對公司來說是利大於弊。

而如果員工「真的」是為公司長期好,是想和公司走長期的合作關係。
那就更應該以跑馬拉松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工作方式,而不是跑百米衝刺,然後反而讓自己走到不得不退下職場的情況。

所以,適度調節自己的工作壓力、工時,為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和公司走長期合作的人。
這才是對自己、對公司最好的雙贏局面。

其實家庭也是一樣,找到讓自己可以長期陪伴家人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讓自己只為短期結果搞壞身體,反而讓家人傷心、甚至喪失工作能力而成為負擔。對妳而言,哪個是比較負責任的角度呢?

全職媽媽也是,如果帶小孩的時間已經讓妳覺得太多太痛苦了,反而長期而言對家庭關係帶來負面影響時,對妳而言,哪個又是比較負責任的角度呢?

調整方式一:內部因素

首先,我會從內部,也就是從自身狀態評估起:​只有自己工時長?還是其他同事也工時長呢?
如果其他同事工時沒那麼長,可以推論 公司/主管並沒有長工時的期待。那為什麼妳要讓自己這麼長工時呢?

如果是做事效率的差異,建議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。

如果是工作量比別人多,建議學會向上管理,和主管溝通出適當的工作交辦份量與交付成果。

如果是覺得要用加班來證明自己很努力,來保住工作(前提是:前面我們說的,如果公司/主管並沒有這個),那為什麼妳不針對主管認可的成果,來做出努力呢?
例如:提升職業技能、工作效率、各種有效幫助工作達標的軟硬實力?
這樣才是針對有意義的靶心進攻,而不是努力出槍但都打在標靶外。

看工作績效,最好的,是既努力又有結果的人;次之,是有結果但不一定努力;第三,是努力雖然沒有結果;最差的,是沒有結果又不努力。

上述用加班來表示努力,是第三種,「長工時」是自己造成的。我會建議調整自己成為第一種、或第二種工作者。

看到這裏可能覺得有點道理,也或許自己本來就是這樣想的。
但問題是,為什麼沒有去做出改變?為什麼卡關在這裏?

我觀察通常是因為「不夠痛」。
當沒發現自己的時間很 貴 時,就不會有動力去爭取自己的時間,就會這樣讓時間流逝。

每個人的時間都有機會成本。
拿來加班,可能獲得幾百/小時。
如果拿去學習投資/斜槓/副業,可能未來,一小時可以創造幾千的收入。
如果拿去陪伴家人、小孩,這些相處時間,值多少價值?
每個人心中並不相同,但我會建議妳問問自己,給個分數:)​
然後看看,妳的下班時間,是不是花在對妳來說最有價值的事情上?
如果不是,妳願意開始學習、提升自己,爭取自己的生命有限時間嗎?

調整方式二:外部因素

如果不是內部因素、或無法無法調整,接下來我會看看外部因素。可以問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:

  1. 現在所處的「長工時狀態」,是這間公司、這個職位的長期狀態嗎?未來10年、20年都會持續是如此嗎?還是只是過渡期呢?(如果不知道,最好的方式是看資深員工們的狀況來做參考)
  2. 妳的職位,在不同產業之間,工時狀態都這麼長嗎?
  3. 妳所待的產業,不論職能,工時都這麼長嗎?​

一一分析後,就能發現這個職位常態、公司常態、產業常態。也能幫妳更好的去想,如果長期(5年、10年甚至更長)都是這樣的工作型態,是否符合妳的中、長期生活需求?​

如果是這家公司常態,但不是產業、不是職能常態。最容易的轉換方式就是利用本身既有的職能經驗,在同樣產業中,轉入符合妳需求的公司。​

如果是產業常態(通常大概率也是公司常態,雖然不是絕對),但不是職能常態。那就可以利用既有的職能經驗,搭配學習產業知識,試著轉換到比較符合生活需求的產業工作。​

而如果是職能常態,但不是產業、公司常態。那就需要考慮是否轉換職能了。

上述談的是外部因素,用來聚焦理想產業/公司/職能方向,假設為B點。

我會搭配盤點下述2個面向,來確認自己所在的A點:

  1. 自身的產業知識
  2. 自身的職能經驗(包含軟、硬實力)

在做工作轉換時,就是從自己現在的A點,走到目標的B點。

最有勝率的方式,就是找到A-B的最短路徑

就業市場上的職缺,就跟買房子一樣。

一個蘿蔔一個坑,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,所以上述分析可以用來幫助鎖定大方向。但其實也會因為公司經營者的理念、公司所處的生命週期區間不同,而影響了該職位的工作情況。

所以,還是要以每份工作的實際情況為最終判斷依據。


不論妳是在職涯旅程中迷路、迷惘、迷失了,不知道如何找到適合妳的產業、職能定位?或是不曉得該如何把生涯和職涯相關的議題梳理開?歡迎預約免費諮詢,了解我可以怎麼協助妳:)

免費諮詢預約連結:https://calendly.com/daiwawa/consultation

daiwaw_author_yiling

帶娃女子YiLing

2021年成為了新手媽媽,想成為能陪伴孩子長大的媽媽、也不想放棄人生其他可能性的女子。數位工作者(數位轉型、AI專案經理)、多元項目合作者、女子生涯教練、包租婆(熟悉法拍屋、中古屋),持續打造人生的每個面向拼圖,並且努力將他們組起! 經營的,不是職業、不是事業,是人生,然後用自己的人生,活出孩子可以看得到的範例。現在正持續寫下這條探索路上的故事、想法,所以有了帶娃女子 Daiwawa.me 這個網站。

妳可能也想看…

擁有小孩是一種夢想?

擁有小孩是一種夢想?

我覺得對目前的台灣女生來說,生小孩我會歸類在屬於「夢想」的生涯決定。

夢想是什麼?就是,每個人都不一樣的。

就像有人的夢想是環遊世界、有人的夢想不會是環遊世界。

端看妳自己是否想做這件事。

當然,這有前提。

馬尼拉遛孩景點懶人包

馬尼拉遛孩景點懶人包

媽媽我很快發現,我最需要的不是必吃必買的選項,而是各種遛孩放電方式。
所以這趟除了城市印象更新、和老朋友們聚會更新近況外,
對於這個如何在這個城市遛孩,我很有心得

Share This